指導思想
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和旅游產業發展規律,以神農——農耕文化和旅游區自然生態景觀營造為基礎,以紅緹產品生產為抓手,以農業生態觀光、神農——農耕文化休閑體驗、生態養生度假為突破,一二三產業有機結合,聯動發展,在突出生產功能的前緹下,強化神農——農耕文化,以生態農業旅游為亮點,堅持農旅結合,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,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,帶動區域經濟實現新跨越,樹立特色農業產業化與旅游業結合發展的典范。
以休閑游樂、旅游度假、生態人居、農業生產四大功能為核心,集農業觀光、農業休閑、親水休閑、養生居住、神農——農耕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復合型生態休閑旅游區。
功能定位
以休閑游樂、旅游度假、生態人居、農業生產四大功能為核心,集農業觀光、農業休閑、親水休閑、戶外運動、養生居住、神農——農耕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復合型生態休閑旅游區。
一產業
突出旅游區的紅緹生產功能。通過規劃設計體驗區,集紅緹采摘、加工、展示、銷售、育苗、技術推廣一條龍,全方位、多角度展示紅緹的種植加工過程,充分展示旅游區紅緹的“一產”功能,做足紅緹生產的旅游開發功能。
兩軸線
做好中華神農——農耕文化集中展示地和神農——農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地兩個方面。通過具體項目策劃,以具體地形式展示神農——農耕文化,充分挖掘神農——農耕文化內涵,使游客在旅游區的游玩過程中,加深對神農——農耕文化的了解和理解。
三層面
以神農——農耕文化為基礎,結合旅游區內部條件,將紅緹種植加工與旅游業發展相結合,形成生態農業觀光、神農——農耕文化休閑體驗、生態養生度假三個層面的旅游產品類型,豐富和完善地區旅游產品結構,突出旅游區旅游特色。
四效益
通過規劃引導、政府主導、企業主體、社區參與的發展模式,將旅游區建設成為農業產業化示范區,實現規劃區的社會、經濟、環境、文化四大效益共同發展。